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7篇
  免费   2729篇
  国内免费   3893篇
测绘学   1441篇
大气科学   2148篇
地球物理   2733篇
地质学   6692篇
海洋学   2190篇
天文学   384篇
综合类   1091篇
自然地理   152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708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702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641篇
  2016年   646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851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901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760篇
  2005年   698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郑君亮  刘隽  应达 《气象科技》2021,49(2):278-283
为了揭示福建省高速公路沿线雷电活动特征,做好高速公路机电设施的防雷工作,本文利用2015—2018年福建省三维闪电监测数据以及福建省高速公路路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高速公路沿线地闪的月、日活动特征,得出地闪活动主要分布在5—9月和14:00—18:00。根据高速公路沿线地闪密度绘制雷电活动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的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路段占比分别为5.19%、12.65%、63.03%、19.13%。基于雷电流幅值和雷电陡度绘制雷电强度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89.87%的路段处于雷电强度等级为三级的区域。最后,统计了高速公路沿线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并分析其拟合函数,拟合结果表明福建省高速公路沿线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符合IEEE标准推荐的函数形式。  相似文献   
992.
提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地震显著平静阈值估算方法,用于中国大陆及川滇、新疆和华北地区中强震活动分析,在不同区域得到不同起始震级的显著平静阈值范围。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7级、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3.9—6.2年、7.9—9.6个月和62—70天;(2)川滇地区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2.1—2.9年和7.0—8.5个月;(3)新疆地区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2.6—4.0年和8.5—10.5个月;(4)华北地区6级和5级地震显著平静的阈值范围分别为11.7—23.4年和5.2—7.7年。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下一代VLBI观测系统(VGOS)的双线极化条纹拟合方法。现有的VLBI观测模式采用的是右圆极化(RCP),而VGOS系统采用的是双线极化。本文方法包括校正和组合条纹拟合两部分。校正部分选择一颗强源作为参考源,分别得到不同极化方式下的通道时延及相位校正数据,用于目标源的校正。组合条纹拟合部分将4种极化分量的可见度数据组合成伪Stokes分量,通过搜索差分星位角使伪Stokes分量的幅值达到最大,从而获得最终的时延观测量。与单极化条纹拟合相比,组合极化获得的条纹具有更高的信噪比(SNR)及更小的条纹相位弥散度。  相似文献   
994.
在已有的三维对流云模式的基础上新植入了同质冻结和异质核化方案,结合一次山地雷暴个例,通过敏感性试验来探讨大气冰核浓度对对流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冰核浓度的改变会对对流云的动力场及各水成物粒子产生明显作用。增加冰核浓度,冰相粒子的数浓度随之增加;同时,凝华过程中释放大量潜热导致云中上升气流增强。由于水汽含量一定,各水成物粒子"争夺"水汽,使得云滴、冰晶和霰的增长均受到抑制,难以成为较大尺寸的降水粒子。②冰核浓度的增加,"贝吉龙效应"导致云滴的尺度减小,削弱了云-雨转化过程。雨滴、云滴混合比的减小抑制了雨滴对云滴的收集。同时,小尺度的霰粒子削弱了霰融化为雨滴的物理过程,最终导致地面累积降雨量降低。  相似文献   
995.
利用1961~2017年新疆89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57年气温和降水量整编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趋势倾向估计,用最小二乘法反映气候要素的年平均增加、减少速率及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及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各分区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其中新疆年平均升温速率为0.31℃/10a,90年代后期以后出现了明显增暖。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夏季最弱。全疆和各分区的年、四季降水量呈现一致的增多趋势,新疆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0.14mm/10a。2010年代以来比1960年代增多了30%。冬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最明显。1961~2017年新疆气候变化较明显,总体在向暖湿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62—2018年华西地区301个气象台站秋季降水量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30项气候系统指数,采用年际增量法建立了华西秋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相关分析挑选了4个与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密切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建模,拟合时段和后报时段分别选为1962—1991年和1992—2018年。华西秋雨年际增量前3主模态累积值的预测模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预测能力。然后用相同的预测因子分别建立华西地区301个气象站点的华西秋雨年际增量预测模型,大部分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用PS评分指标对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后报期年平均PS评分达74.5分。从空间分布来看后报期大部分站点的PS评分都超过60分,其中四川盆地南部、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等地超过80分。与华西各省和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近6年秋季降水预测P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模型后报结果有显著优势。总体来看,用年际增量法建立的华西秋雨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用分段线性速率整体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兰天武地区20多年来的多期水准资料,分析了该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场演化与地壳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七十年代曾表现出山间盆地大幅度上升的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八十年代华家岭等两北部山地上升、东南部盆地下沉的继承性运动增强;而目前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继承性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认为:强烈逆继承性运动和继承性运动增强是区域应力场趋于强化的标志;正常继承性运动的恢复可能是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的需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数据的处理与集成,开展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覆被和生态要素结构变化分析、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强度评价、生态脆弱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基于遥感调查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对比的典型区生态环境遥感分析和生态环境变化成因对策分析等综合性的研究,并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系统地反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的空间分布、空间统计和空间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999.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s a key parameter in monitoring the status of crop water stress by remote sensing, and studying the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 in cropland ecosystem. The component temperatures of crop and soil are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remote …  相似文献   
1000.
在西藏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多尼组岩性自西向东有一定的变化。西区(雄梅地区)下段为深灰、灰、浅灰色微、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韵律层;中段为成熟度略高的细、中、粗粒石英砂岩韵律层;上段为新建立的地层单位达过火山岩,为中性火山岩。东区(曲松波地区)下段以黄绿、灰绿、土黄色中细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含砾粗砂岩;中段为灰绿、黄绿、紫、灰紫色粉砂岩、细砂岩韵律层;上段为新建立的地层单位弄巴砾岩,为紫色粗砂岩、砂砾岩、砾岩。多尼组呈带状分布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与永珠蛇绿岩带之间。在研究区内多尼组以海岸砂堤及海滩沉积环境为主;研究区以西以浅海相沉积环境为主;研究区以东以潮坪泻湖及沼泽沉积环境为主。中特提斯海东部海岸在多尼组早期可能在研究区以东,中期可能曾移至西区,晚期可能移至东区。这一结论确定了多尼组沉积时期中特提斯海海进、海退过程,它为研究中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廊的确定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